科大讯飞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共同举办了“人工智能时代翻译行业的发展”研讨会

2018年11月科大讯飞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共同举办了“人工智能时代翻译行业的发展”研讨会,姜锋、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口译司前任司长李正仁,科大讯飞消费者事业群副总裁、听见科技总经理王玮等参与研讨。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张爱玲主持研讨会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翻译在翻译领域中的应用范围愈加广阔,其作用也已经越来越不容忽视。倪闽景认为,用技术来支持、辅助翻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如今,翻译的发展不再只是少部分人关注的事件,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需要翻译机器的帮助。但是语言是一个人的思维,是国家文化的重要载体,翻译最终还是要通过人来实现。机器翻译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必须要和人工翻译相结合,相辅相成,才能产生更高标准的译文。

对于人来说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更是一种文化,是生活品质的表现。姜锋表示,语言作为承载或者传承价值观的工具,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价值,这是机器翻译短时间内无法展现出来的。虽然未来人工智能及人工智能翻译将会发展得越来越快,但是我们仍然要培养学生从语言中提炼不同文化价值的能力。技术是丰富我们生活的辅助品,重视技术、享受技术,既跟着人工智能技术前进,又超越人工智智能,才是我们应对未来技术飞速发展的态度。

李正仁认为,科技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翻译的发展对于翻译的帮助毋庸置疑,可以在具体应用中为我们规避许多常识性错误。但人工智能并不能代替高端层次的翻译,优秀的翻译者往往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熟知当地的语言文化,能够根据不同场景随机应变,再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和方式,这是机器翻译目前无法实现的。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技术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激励、推进翻译行业的进步,而未来能够充分使用人工智能辅助翻译的译者也将受益匪浅。

王玮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象征、民族的基础,机器翻译并不会完全代替传统的翻译行业,而是会推动行业的转型和发展。文化和社会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会不断地生发出新的知识和概念,这就需要我们接受和拥抱新的技术,不断地去适应和学习它,推进人机协同、人机耦合的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更多的便利。

张爱玲认为,语言是不断动态发展的,不论人工智能技术对翻译的影响达到如何程度,我们应当时刻做好适应的准备。在不久的未来,也许一些翻译工作会由机器来取代,但是对于翻译专业的同学们来说,掌握核心的技能永远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