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训练营 | 从后疫情时代的挑战看德语口译的职业前景

 

由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发起和支持的 “研究生学术训练营”之口笔译跨学科研究系列德语第1讲“从后疫情时代的挑战看德语口译的职业前景”于2021年10月18日下午在高翻学院开讲。本次讲座特邀资深德语口译周卫东老师讲座,由高翻学院德语口译专业教师孙瑜主持。讲座中,周老师深入浅出,他根据自己多年为国家领导人、外国政要,为各种大型国际会议提供德语口译的经验和教训,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德语口译专业二十名师生以及近五十位全国各地的德语口译学生、教师和从业者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聆听了本场专题讲座,并与讲座嘉宾进行热烈的互动与交流。整场讲座内容丰富,语言风趣幽默,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后疫情时代德语口译的职业前景提供了极具实践意义的指导。

讲座伊始,孙瑜老师首先向大家隆重介绍了周卫东老师,并对他的到来表达了热烈的欢迎与诚挚的感谢。周卫东老师自1987年起,长期担任国家有关部委和上海市政府重大外事接待活动的德语翻译任务,是上海理工大学德国文化交流中心主任、上海华侨口译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理事、汉堡地区校友会会长、上海长宁中德产业促进中心副理事长,曾任上海市联络陪同翻译(德汉)水平认证项目专家,在德语语言和翻译方面造诣颇深。在座师生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周老师的到来。

随后,周老师就德语口译的市场需求、德语专业口译人才、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德语口译的职业前景、个人体会这五个方面为同学们分享了精彩且独到的见解。周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口译经验,把握时代和职业脉搏,分析口译从业者的内在及外在要求,指明口译素质培养方向。

周老师从新时代背景下的德语口译市场需求入手,介绍了目前市场对德语口译的需求仍在不断增长,同时指出,重大国际活动和外事接待日益频繁,中德长三角地区的经贸和企业合作愈趋密切,市场需求呈现向中高端发展趋势。周老师坦言,疫情对口译市场确实产生了重大影响,互联网平台进一步开放同传功能,在科技和口译人士的协力开发下,线上口译的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线上口译也对口译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紧接着,周老师分析了当今时代德语口译的职业现状,并指出,在市场对口译、尤其是对中高端口译需求不断上升的同时,社会对口译职业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但口译市场上仍然存在有巨大的人才缺口,尤其是对于作为非通用语种的德语而言,专业人才匮乏、高级口译人才奇缺。随着开设德语口译专业高校的增加,以及德语专业教育的系统化发展,市场与社会对于德语口译抱有较高的期待,认为本科毕业生便该具备口译员的基础能力,然而,在实际中,德语专业毕业生能达到这一要求的凤毛麟角,能受到圈内圈外认可的德语译员更是屈指可数。此外,德语口译员还面临着种种困境与挑战,如缺乏高层次的实战锻炼,缺乏同行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以及缺乏行业普遍认可的入行门槛。

周老师认为,在疫情的背景下,疫情虽然对我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造成了种种限制,为面对面的交流制造了重重障碍,但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独特的机遇与挑战,线上的学习与工作模式使跨文化的交流重新变为可能,这种模式的转变也将持续影响、作用于后疫情时代。周老师结合自身的口译实践经验,深入浅出地概括了后疫情时代口译员所面临的挑战,鼓励并督促同学们提高对线上会议平台的熟悉程度,克服时差的影响,保持良好的学习、工作状态,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保持良好的竞争力,朝着专业口译员的方向不断前进。

此外,周老师深入地分析了德语口译的职业前景。他殷切希望广大德语口译学习者注重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在口译实践中加强译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经验传承,找到共同的情怀,并鼓舞大家努力提高实战能力,迈向金字塔的塔尖。他表示,目前我国的高级翻译人才不是太多,而是太缺。口译前景光明,但也有很多荆棘。讲座最后,周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殷勤期盼,希望口译学习者能不断精进自己的德语水平、口译水平,增强专业性和职业性,提高自己的跨文化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做到修身养性,低调处世。

在问答环节,线上与线下的师生踊跃发言。针对所提的每一个问题,周老师都给予了认真细致的解答,分享了宝贵的行业经验。本次讲座在与会师生意犹未尽的掌声中进入尾声。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对于德语口译的现状与前景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及更切实的理解,相信此次讲座一定会令同学更为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有针对性地提升专业水平,勇敢地迎接未来挑战。

 
版权所有: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地址: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 邮编:200083